时间:2015-07-10 | 栏目:名人专访 | 点击:222次
葛涛先生艺术简介:
葛涛 字山魁,号静斋、九发居士。男,1971年9月9日生于青岛,师从贾又福、李铁生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导师,山水教研室主任,评审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铁生山水工作室助教、班主任。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创作基地国画艺委会副秘书长。文化部山水教学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山水工作室硕士研究生。曾于中国美术馆、炎黄艺术馆、北京荣宝斋、清华美院展厅、北京汉方美术馆、山东美术馆、青岛美术馆、苏州画院美术馆。苏州雨村美术馆、潍坊郭味蕖美术馆、青岛张立辰艺术馆、广西贺州美术馆、深圳观澜美术馆、河北刘家科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青岛孔维克艺术馆、湖南怀化学院展厅、河北燕赵风书画艺术馆举办个展、联展多次。《书画研究》、《国尚》、《海峡艺术》、《中国水墨画》等国家级刊物编委、艺术主持。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商报、北京晨报、山东早报、青岛日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曾做专题报道。主编《国尚——桂林写生集》、《访山问水集1——3》、《魂涉太行集》、《崂山问道集》、《山影清旷集》、《乘物游心集》、《葛涛画集1——3》,2013年由四川美术出版集团出版八开大精装画册《静斋问道——葛涛中国画作品集》等。
葛涛先生是一个非常全面的画家,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创作都有独到之处,并且对自己的学生有一种阳刚般的慈爱。我想他的成功,不仅今天是个先生,而且终身会做好一个学生,这一点值得我和大家学习。
![]() |
他的绘画里有自己寻找个性、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的脚印,也有前辈金石乳汁给予他的丰厚滋养。他一面认真教学,一面努力绘画,能有今天这样的艺术成就,足以证明他的刻苦勤奋和静悟问道。我作为一个评论家,对他忠厚朴实的为人,似有大地深层涌上来的那种浑厚之感,大有 “子之为人,浑厚平夷,不阻为崖,不巧为机”(宋·曾巩 《馆中祭丁元珍文》)。而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之深刻,绘画技法之老道、娴熟也是使人佩服的。他作为大地的儿子,作为艺术的前行者,又同时引领着一帮又一帮的后辈求知者向前走,是要具备非常人的才学和付出非常人的艰辛,既要自己画得好,还要有很强的教学能力,才能服众,才能得以在清华美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级研修班长期执教。他将来的路很长,大家也会关注他今后新的创作和教学成果,我为他能达到今天的艺术成就,并且昭示着美好的未来,而由衷的欣慰。
![]() |
每个画家都向往着画好,葛涛也不例外。画好到什么程度是要由他自己和哺育他的这个时代来共同印证,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化,一个人的成就也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但是就中国画来讲,只要里面寄托了画家深厚的情感,能够发现一点前人没有的天地,你的画就会成功。葛涛的画表现为“繁”,其实繁也是好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说得再繁复,只要它扣准了主题,就能引人入胜。其实它的主题就是一句格言,从这个意义讲,画的繁是简的开始,简到极致有可能再繁一次,要不停的由简到繁,由繁到简,后来的简就包含前面的繁。我以为葛涛在同龄人中,是对古人理解的比较深刻一位,能走到古人作品立体的环境中,把中国画诠释的背景和他的文化全部在脑子里把它立体的复活起来,目前具备这样能力的人很少。
![]() |
![]() |
葛涛先生还年轻,我希望艺术在他身上,不再是身外之物,而是与他生命密切交流、相互依存的一体,虽有时会烦恼,甚至吵架,但永远不会离婚的那么一种真实的情感。
(作者系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曾任国画大师刘海粟生前秘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