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名人专访

名家访谈-卫平的绘画

时间:2015-05-25 | 栏目:名人专访 | 点击:

张卫平先生艺术简介
张卫平 字田月,生于1953年,甘肃临洮人。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拔尖创新人才,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访问学者,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西藏林芝画院名誉院长。
作品《远古的辉煌》、《红军走过的地方》获文化部第八届、十二届群星奖;《流动的山脉》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九月阳坡》获中国美协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陇中雪早》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五届新人新作展;作品《郎木浓冬》、《远方的歌声》入选第二届、第五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油画《黄河早雪》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翻越夹金山》入选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展;《榜罗会议》入选甘肃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作品还获得甘肃省政府一、三、四届敦煌文艺奖,多次荣获甘肃省美展一、二等奖,并获省文联首届金驼奖。
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山东、新疆、河南、江苏等地举办个展,作品入选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出国艺术交流展,在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印度、叙利亚等国展出。
作品发表于《国画》、《美术》、《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国家专业核心期刊,并出版《张卫平》等美术作品个人专辑多部。
      卫平是在西北大地成长起来的当代画家,他的绘画创作呈现和描绘的也是中国西北独特的地域面貌,以表现西北少数民族生活、独特民族风采为精神内涵的现实主义题材,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震撼。展现了一种西北劳动人民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一种苍茫、雄浑、荡气回肠与自然和谐的生命体验之美。
他立足传统,与时俱进,不断从艺术实践中、从生活中探索艺术的真谛,在直接面对生活的基础上,从无数次写生素材中提炼绘画的意境,撷取创作意象,锤炼笔墨语言,并融会揉合不同画种的优点,形成了“深思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自家面貌,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古人和今人而富于独特意味的作品内涵和个性鲜明的作品风格。    
驻观卫平作品,可以看到,其表现的现实生活题材有雄奇险峻的雪山、苍茫无尽的神秘高原、不畏严寒的雪山之舟牦牛;有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民族同胞,传递吉祥如意的经幡、普度众生的佛寺喇嘛,人头攒动规模空前的佛教节日盛典……他把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一方热土的满腔情怀和艺术激情,倾注于笔端,执着而虔诚的在艺术王国里积极探索、潜心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笔墨语言和创作风格,由此取得卓然成绩,名声鹊起。
近几年来,卫平拓展探求研究的独具敦煌文化元素的系列作品,继承了北魏时期敦煌壁画粗犷的描绘风格和色彩风貌,强调线条的律动感。同时取法北周时代的壁画构图特色和隋唐壁画的色彩特征,画面构图饱满,人物形象刻画传神,善于用大块浓重的色彩反映出厚重沧桑的历史感和神秘感。在构图上,卫平将飞天与佛像置于同一幅作品中,佛像塑造宝相庄严,众多飞天玉带当风、各呈美姿,实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思想的有机统一。卫平说:“自己来自大西北,青藏高原、黄土地养育了我,敦煌艺术精神影响了我的绘画创作思想。古老的经卷,肃穆的佛影,飘逸的飞天广袖,妙曼的乐舞身姿,凝重、祥和、庄严、厚重。我会以虔诚的心态融入,感受洋溢在不同时代敦煌壁画中的精神和表现手法,让其熏陶自己,涤荡心灵。”
  画如其人,在与卫平的交往接触中,其做人与作画一样,认真严谨、重义守诺、待人诚恳。观其画给人以清风拂面、荡胸涤尘之感,观其人如穆然清风,相与接洽,胸襟阔达,志节高亦。
几十年如一日的传统积淀和探索创新,让卫平一步步走向成功,其丰硕成果的取得,是他在艺术之路上不断超越、兢兢业业的艰苦努力,这种博采众长、融汇中西、敢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对我们当代绘画创作与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典范作用和社会启示意义。
(作者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