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名人专访

名家访谈-尹朝阳:无论人物还是风景最终画的都

时间:2015-05-25 | 栏目:名人专访 | 点击:

      作为七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创作了“青春远去”、“失乐园”、“神话、“乌托邦”等不同系列作品。他从快意恩仇的表现到沉静的叙述一路践行而来,作品语言形式的变化是作者不同时期体悟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对话。从中可窥见不是一位固定于一定程式而一劳永逸的“投机者”,而是把目光投向个人如何去触碰时代最敏感神经处的“探险家”。他的作品接续85新潮美术的强悍气质,从人物和风景两大线索入手,以具象绘画的方式呈现自我在历史与未来之间的处境。

  风景作品受中国古代绘画、石刻造像沁润,他在一系列风景画作品中揣摩北宋山水的碑性气势与山石树木间贯穿的气韵,融入一直以来其作品的图像概念、叙述性以及当代性精神表达。近期,个人艺术展《山外嵩山》将于4月7日至5月4日在河南省博物院举办,与前一个展览是以艺术家二十年的艺术历程为基本线索不同的是,此次展览集中呈现的是近五年来以嵩山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他希望在与嵩山的对话中,找到属于自己“传统”的真正源头。   在一个下午我来到在798的工作室,进了客厅,便知道主人爱书,喜收藏石刻造像之类。由于他正忙于展览的准备,很快我们便进入采访对话。   被采访者:艺术家   采访者:裴刚   对绘画语言的迷恋   雅昌艺术网:我看墙上有几幅风景作品里边的色彩是很主观的一种色彩,视觉上有三彩的韵味。   确实受古董上面有历史沉淀的颜色趣味的影响,另外,我今年在河南省博物院的展览还有雕塑作品,上周去嵩山就是去做雕塑去了,现在还没有出来,展览开幕才能知道。   另一方面还是我自己偏爱相对来说饱满的色彩,所以我的很多画颜色都很饱满。我的作品整体纯度都很高,我希望画是“写”出来的,是这么多年我下意识的一个自我要求。任何前一笔和下一笔之间的连接都不是生硬的接,一定是在整体的状态下笔触之间互相咬合接续的,能够组织成一种韵律或者是跟当时的情绪可以对应得上。   雅昌艺术网:这个特别难。一笔压一笔容易,但是浑然一体融合在一个整体状态很难,并且节奏又非常明确。   这就是画国画和写书法的时候基本的一种要求,对“韵”的要求。跟细枝末节没有关系,其实是一种在很高的速度下运行的状态。想象一些大师在工作的时候,要求一气呵成,有些时候是反复看了之后动一两下,主要是整体的要求在什么样的状态和标准上,这一点是特别具体的。   这是属于绘画本体的部分,所以我没有转到其他东西上,这是多年以来自己很感兴趣的,也是绘画最吸引我的部分,难度也是最高的。不需要过多的解释,比如咱们去听一个音乐,告诉你这里面有悲伤,有什么……,但是当语言说出来的时候这个声音已经过去了,只有在音乐跟你的灵魂共同震动的那一瞬间,它才是最真实、最震撼的,绘画和音乐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这是硬门槛,说多了都没用。   雅昌艺术网:平时爱听音乐?喜欢听哪一类的。   瞎听。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