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名人专访

名家访谈-琢玉成器 仗剑疾行——记中国书法兰

时间:2015-05-25 | 栏目:名人专访 | 点击:42次

          杨玉剑艺术简介:男,1975年生,河北唐山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理事,2010-2013年在中国书协培训中心胡立民导师工作室学习,2014年任中国书协培训中心胡立民导师工作室助教,中国书法家协会2013年度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现供职于河北开滦集团。
书法作品曾荣获:        全国第四届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第三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   首届“三苏奖”全国书法展获奖;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展获奖; 首届“刘禹锡杯”全国书法展获奖;   首届“农行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第三届中国职工艺术节书法展一等奖;  全国首届楷书展入展;  全国第二届册页展入展;  第二届“平复帖杯”全国书法展入展;  首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展入展;  首届“西峡颂”全国书法展入展;首届“云峰奖”全国书法展入展;  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展入展;  第六届山西芮城“魏晋风度”全国书法展入展;   “廉江红橙奖”全国书法展入展;  “铁人杯”全国书法展入展;“沈延毅奖”全国书法展入展;   “乾元杯”全国书法展入展;   “孝行天下·埇桥杯”全国书法展入展;   “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展入展;  “信德杯”全国书法展优秀提名奖;  “丝绸之路”全国书法展入展;  “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展入展; “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展入展;  中国文联主办的“我们的中国梦”全国优秀艺术作品展览十佳作品;    情系中国梦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全国产业行业文联书法精品展最佳作品等。  

 
琢玉成器  仗剑 ——记中国书法兰亭奖得主杨玉剑 傅耀民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主任,著名书法家刘文华说:“写小楷要有技巧,要有轻灵味,有通透之气”。在中国书坛,写小楷者不少,但能做到有“轻灵味”、有“通透气”者并不多见。而杨玉剑则是其中之一。
 
初见杨玉剑,高挑的个头,瘦削的身形,一口古朴的唐山话,一脸儒雅的君子笑,如一个追风少年,又如聊斋里置身古庙苦读的书生,显得活力无限而又儒雅仁厚、笃定自信,其豁达、谦和、坦诚、友善的性格一开始就深深地感染了你。
 
 
杨玉剑,河北唐山人。唐山处燕山南麓,属燕赵文化一脉,“慷慨悲歌”的文化气质成就了唐山人慷慨大义、勇于担当的性格和容纳四海的宽广胸怀。杨玉剑出生次年即经历唐山大地震,其时虽不更事,但从震后废墟上站起来的唐山人那种坚强、乐观、豪爽、仗义的精神特质已经融入他的血脉。而这一切,恰是杨玉剑书法艺术上审美追求的本源。
 
 
杨玉剑的书法多以小楷示人,常以册页、手卷、扇面等形式在全国各类书法展赛上入展、获奖。其作品用笔疾徐有度、沉着精到,线条刚劲虬美、古朴多姿,布白虚实相生、张弛有度,带给人以悠逸纯净、古雅率真、简约流美的审美意趣。自2011年起,从信德杯全国书法展优秀提名奖开始,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在包括象征中国书法最高荣誉的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雅集42人展等全国性书法展赛上获奖(入展)近20次!在中国书坛赢得了应有的位置。
 
杨玉剑出身于一户普通工人家庭,10余岁即喜欢书法,初学书法时,杨玉剑和其他爱好书法的孩子一样,也是从唐楷入手,所不同的是,每当玉剑练字时,父亲总默默地坐在边上陪着。玉剑写一小时,父亲陪一小时,玉剑写三小时,父亲陪三小时。父亲不懂书法,但他怜爱喜欢书法的儿子,父亲不能指导孩子的练习,但他能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就这样,一个人的追求,成为了两代人的梦想。近几年,杨玉剑已经成为国内各类书法展赛领奖台上的常客,而每接到领奖通知书,他总会带上父亲一同前往,一方面让父亲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一方面,也是以这种方式,感恩年少时灯光下两代人相对伏案的坚持。这不只是一种亲情,更是杨玉剑内心深处的直指中华传统文化之内核的至忠、至孝,是生活版的宅心仁厚、孝传天下!而这,又成为了杨玉剑书法艺术的又一个重要滋养。
 
杨玉剑在20余年的学书经历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期间,有过太多的止步不前、瓶颈扼喉的痛苦和迷茫,所幸他始终没有放弃;也有着太多无人交流、孤独无助的难耐和寂寞,所幸他一直没有流俗。他从唐楷入门,上追魏晋,在王羲之小楷上停留驻足,苦下功夫。同时,临帖之余,刻苦学习语言文字学、诗词格律、历代书论等,以补强自己文化水平不足的缺陷。但是,书越读越厚,心越写越怯。在这样一份煎熬中,2010年,杨玉剑走进了中书协培训中心,在这里,他接受了最正规的书法教育。他的导师是著名书法家胡立民先生,胡老师也是从唐楷入手,后潜心学习二王和魏碑,在楷书和行草书上极有建树。胡老师既是一位实践型、也是一位思考型书家,手上功夫极强,理论水平很高。在胡老师的指导下,杨玉剑通过对《李壁墓志》、《乐安王墓志》、《圣教序》,以及《黄庭经》、《曹娥碑》等魏碑、二王法帖的临习,从点画入手,紧抠细节,师古人,承传统,从艺术和审美的高度,向古帖汲取养分。临帖时,除在字形上忠于原帖外,特别注重临出原帖的精神和韵味,创作时一点一划都追求有古帖中的出处,一波一折都强调符合审美意趣。正是在老师正确的指导下,在自我严格要求下,曾经在笔法、字法、章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点一点得到解决。在胡老师身边他一跟就是4年,后来,他又成为胡立民导师班助教,继续在胡立民老师身边学习、成长。
 
 
胡立民老师以人品、学问、师德俱佳而赢得人们的尊重。在胡老师的影响下,杨玉剑在加强书法艺术学习的同时,还十分注重思想品格的锤炼和人生境界的提升。杨玉剑为人低调,心性平和,是一个恋家的大男孩,是可以交心的真朋友。除了外出学习和领奖外,他每年都要抽出时间陪家人外出旅游,感受自然山川的造化,体味人生社会的美好。他喜交友,朋友遍布全国各地,有的朋友家境困难,他会主动送上几幅字,有时得到朋友些许帮助,他会铭记在心,知恩图报。闲暇时,他爱读书思考,一壶清茶,一本线装书,他特别享受这份清雅和悠闲,至今,就连上年纪的人都在玩的微信他都没开通,他说不喜欢那种喧嚣和张扬,在他心里,张扬的东西显得粗浅,自然本真才有内涵。
山高人为峰,品高人自真。所谓艺术的高度,往往就是人生境界的高度!
 
 
 
 
    近年来,杨玉剑一直致力于小楷、魏碑和二王行草书的研习,并坚持做到融会贯通,使个人的书法创作出现了新的面貌:魏碑作品虽仍保持着高古雄浑的基调,但显然多了一些飘逸俊朗、平正温婉的趣味;小楷作品虽仍鼓荡着清雅曼妙的书卷气,但明显多了一些沉着厚重、奇险俏丽的情趣,使人清晰地嗅到了他跨越千年,直抵魏晋的韵味!这也是他的作品能够赢得专家评委和社会大众认可的原因所在。  
琢玉成器,仗剑行。杨玉剑在书法艺术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成绩,但他并没有放慢追求的脚步,仍在艺术的世界里潜心研修,如燕赵大地上的一名侠士,不为名利,不畏艰险,紧咬心中的目标默默地仗剑前行。在这条路上,他也许有些孤独,但并不寂寞。随着年岁的增长,内心不断丰富、思想更加成熟、精神逐渐升华,反映在书法上,曾经苦苦追求的技术层面的表现在逐渐淡化,而内心的真和善,其豁达、平和、感恩、严谨的人格修为逐渐外化于笔端,他的每一幅作品都那样点划纯粹而精道,气息充盈而饱满,情感丰富而雅致,字里行间都弥漫、彰显着魏晋的风韵、风神和风骨。
让人动容的,正是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最本真的情感表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