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名人专访

名家访谈-摭以兼通 博涉多优——王步强书法、

时间:2015-05-25 | 栏目:名人专访 | 点击:

王步强先生艺术简介:
笔名余哲, 1969年10月1日生于微山湖畔。古代文学硕士,武汉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读博士。2014年调动至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工作。
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原副院长,汉碑研究所所长,现代刻字研究所执行所长,书法技法教研室主任(兼),汉语言文字学(书法)硕士生导师,美术学(书法)硕士生导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导师组成员。
清华大学王志安书法刻字艺术工作室学术主持,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特约理论撰稿人,全国现代刻字理论研讨会评委,全国刻字艺术展终审评委,“乔羽艺术奖”评委,中国书法刻字艺术网委员兼编委,《品书论刻》版主编(中国书协官网),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刻字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山东省教育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高校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刻字》执行主编(省书协主办),中国刻字艺术馆艺术总监。
2003年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系)主创人;2006年、2010年篆刻专业、现代刻字专业主要创办人;主持审批“书法学”专业;主持书法学院“科研创新”团队;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建设历史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学术带头人。
山东省书协颁发“书法创作贡献奖”(2005.1);教育部、中国书协联合颁发 “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9.10);教育厅颁发 “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8.10);中国书协颁发中国刻字二十年“刻字工作先进个人”(2010);曲阜师大颁发“优秀教师奖”;首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二等奖( 山东省委、省政府 2008.9.);山东省书协30年表彰为“德艺双馨奖”(2012.12);中央电视台第二届电视书法大赛楷书十佳(2015);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中国美协、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与欧阳中石先生一起评为2014年书法十大人物;2010年北京大学全国古籍整理项目“《三十五举》《续三十五举》辑校注”负责人(国家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山东省现存汉碑及刻石资源调查研究”、 “中国历代经典草书风格研究”、 “书法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及对策”主持人;论文(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书法》、《国画家》、《篆刻研究》、《大众日报》等报刊近百篇(件)。
出版专著三部(其中《诗书礼易春秋》为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文库,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
中央党校名家刻字邀请论坛、国家信访局、山东省书协理论研讨会、朱复戡书法研讨会、首届国际刻字论坛、蒋维崧书法学术研讨会、中国书协全国刻字创作培训(曲阜、威海、郑州)、山东省书协刻字培训、曲师大“高端学术讲堂” 书法篆刻现代刻字主讲人。
2009年应日本书刻协会邀请代表中国书协赴日,在东京美术馆举办书法刻字展并与日本书法主席团进行学术交流。参加中国书协进万家活动。应邀赴国务院书写大厅作品。合作完成大型尼山圣迹39方套砚,并作《圣迹砚赋》,赴台湾专题活动。合作大型楷木雕刻七十二贤,并作《圣贤赋》。
近年举办了王步强水彩画写生展、个人书法篆刻作品在微山、济宁、邹城、曲阜巡回展、庆国庆迎中秋王步强新作展、“风雅泉城”济南紫砂艺术展、“十艺节”王步强书画印刻字紫砂艺术展(淄博、青州、潍坊、兖州)。
组织创建“微山湖印社”(微山),主持创刊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刊物《山东刻字》(中国唯一刻字类刊物),主办山东省书协“山东省首届、二届刻字艺术展”、“全国历届金奖暨评委作品展”、“济宁市首届刻字艺术展”, 主持创办中国刻字艺术馆、山东省书协刻字艺术创作基地和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刻字教学实践基地。
书法五体作品参加了中国书协主办的兰亭奖展、全国展、刻字展、新人展、中青年展、正书展、扇面展、楹联展、行草展、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 “五百家书法精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等五十余次,获金、银、铜奖十余次。参加西泠印社展、《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书与画》、《美术报》专题展、全中国代表书家作品展、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大展、当代探索型书法展、新书法—水墨书法、北京奥组委主办的名家书法展等。
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作品参加了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全国花鸟画展、全国山水画展、中国画油画大展、全国新作展、中国书画艺术大展等二十余次,获奖六次。孔子诞辰2550年书画大展优秀作品三百佳、《国画家》中国水墨画小品精作奖、《光明日报》第二届“人济杯”中国画大展、欧洲国际美术大展、《大众日报》省中国画写生创作大赛、当代全国绘画实力派作品展、山东省群星奖铜奖 、《国画家》全国小品精作扇面画精作展获奖、西泠印社首届中国画大展等。
篆刻艺术参加了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篆刻艺术展铜奖、庆香港回归祖国三周年暨澳门回归祖国一周年全国篆刻展金奖、新世界全球华人书法篆刻赛、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等;参加《篆刻》篆刻艺术展获奖、西泠印中国印大展。孔子出生地尼山建立个人花卉题材“篆刻碑林” ;国家重点项目《论语范畴》著作篇章印作(插图)37枚,获国家社科一等奖;诺贝尔奖丁肇中来访篆刻名章作曲师大礼品相赠。
刻字作品参加中国书协及国际刻字联盟主办的全国第二、三、四(金奖)、五(金奖)、六届刻字艺术作品展、全国首届现代刻字名家邀请展(金奖)、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刻字名家作品邀请展、第三、四、七、八、九届国际刻字艺术展。全国第八、九届刻字艺术作品展终审评委;全国第三届刻字理论研讨会评委。第二届中国雕刻艺术大展(金奖) ,中日二十人现代刻字艺术展(无锡、东京美术馆),中国刻字名家故宫展,中央党校名家刻字邀请展(中央党校收藏),第三届国际刻字艺术大展赛中国书协10名特邀作家。二十余件作品被国内外大博物馆收藏陈列。

   
齐鲁据华夏河山之奥,五岳之尊泰山雄峙,四渎之济水东流汇入,黄河奔腾万里由此入海……至圣孔子、亚圣孟子、武圣孙子、书圣王羲之……诸圣出焉。自古以来先贤英哲不可胜数,宜其为山川形胜,人杰地灵,文明钟萃之地。时至今日,适值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百年强国梦在望之际,山东不独在经济发展上突飞猛进,文化实力亦令国人瞩目,诺贝尔文学奖更为之锦上添花。既便书坛画苑,其强劲之势,立于潮头则毋庸争辩也。人文化成风气凝厚,云龙汇集俊乂密勿,若如此则豪情天纵,才哲浚发,睿思明辨,特立独行之士往往有之,即论山东书坛,曲阜王步强可细数之。
方逾不惑之年的王步强,早已在书法、篆刻、绘画、刻字、理论研究与书法教育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绩。书法、篆刻二次入兰亭奖大展,数十次入中国书协举办的国展与各单项展。现代刻字作品自全国第二届刻字艺术作品展开始,除参加历届全国展外,还十余次入选国际刻字艺术大展及多国交流展。中国画创作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山水画展”、“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展”等,以及由文化部、中国文联等主办的展览十余次。在书法教育上亦硕果累累,先后获得教育部、中国书协联合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山东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泰山文艺奖”,山东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多个奖项。在《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发表理论研究与相关文章200余篇,出版专著及书画集多种。
王步强书法兼工篆、隶、楷、行、草诸体,以篆书中的大篆风格特征最为显明,其大篆多取法于《毛公鼎》、《散氏盘》、《克鼎》、《中山王鼎》等吉金铭文,又得齐鲁名家蒋维崧隽雅朗润姿致,用笔精熟,线条灵动,态势舒放劲健;小篆于清人笔意、体势中融入金文意趣;时有以汉篆形态、小篆结字、大篆用笔汇于腕下之作,皆能见其篆书于传统经典中得滋养之富,神游三代,用力既深,博综秦汉,遂得金丹而换凡胎。其隶书自汉碑、简牍出入。泰安、济宁汉碑甲天下,悠游其间,耳濡目染,感悟自非仅得于拓本间者可以想见,功性两合,游刃有余,复于用笔、结字中融入时代情趣,在波拂飘逸、线律起伏中见心胸廓落,志趣洒脱,意绪舒卷。楷书综以二王韵味、明人格调,参以魏碑情致,指腕灵活,笔法从容,结字自如;点画精到处,境趣盎然,逸气充盈。行书寓情感于晋韵宋意之中,心神冲粹之际,笔与意会,思与韵合;水流云在,似无心而法度在,字间顾盼,腕施手应而韵生。草书以跌宕峻拔为主要审美取向,故点画飞动若腾骧跃骥,体势踔厉犹飘然整翮凌云……
王步强涉猎现代刻字艺术创作颇早,在中国书协刻字研究会于1995年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刻字艺术展上,他的《寒窗十年》便获入展,此后参加了历届展,并曾在全国第四届刻字艺术展中荣获金奖。现为中国书协刻字委员会委员、全国刻字展评委。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他在2010年于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创建了现代刻字专业,几年来已经培养了多批少年后劲,成为现代刻字艺坛上的一支有生力量。王步强的现代刻字创作注重与传统刻字的中国元素与民族风格对接,强调文字内容的主题表达与书法的笔墨韵味,从而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刀笔肌理等形式要素与表现技法中找到了自己的切入点,也避免了时下一些刻字作品过份夸张字形与刀法、甚至流于“编筐”、“猜谜”、边缘化等弊端。在主题创作中,王步强试图将宏大叙事与意义载荷更多地置入现代刻字艺术创作的表现语言中,比如其《走近孔子系列》等,更有效地提升了作品的社会意义与艺术价值。
王步强的篆刻曾入选“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等重要展事,并在 “全国篆刻艺术展”等活动中获奖。其印例不外古玺、秦汉印中化出,又酌以流派印的刀法与章法。刀法稳健爽利,节制老成,又于字法乃至边款制作中的疏密、开合、省简、避让中见巧思与用心。
王步强于绘事能兼工笔与写意多种手法,创作题材博涉人物、山水、花鸟等等。造型设境,构图立意,笔墨技法乃至设色皴染等往往视题材而定,行于不得不行,止于不得不止,故得视域开阔,风格多样。其以发散思维化成法为活法,这显然得益于其所受的绘画专业教育与兼摭书、印、刻字诸艺而又博涉多优,加之能于书、画、印诸般理论中悉心领悟,故在诸艺创作时能得一绪而百变,兆片机而开示。灵感所在,才思周流,遂能抉发文心,技道无间。
多能与独善,专工与博涉,似乎是个两难的选择,二者往往相互抵触,却又能相辅相成,全在作者个人的天赋与学养。前人曾言及“专工小劣,博涉多优”这一理论命题,而个人风格的确立,个性化笔墨语言的养成,尤在于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或者有虑于“一人之身欲兼多能往往背驰岐出,难以一律。”(钱钟书)然杰出之士若能摭以兼通,或能臻羚羊挂角,香象渡河之境。当然,于此不能仅仅于艺内求之,诚所谓“成德达材,辅仁规过在师友;积学穷理,博达古今在方策;立言垂训,陶写性情在文章;发越志气,动荡精神,恢廓胸次在山川。(蒋易《送萨仲礼之武夷序》王步强正值年富力强,以其气劲才颖,待以时日,平波漫流,积程势必达于海;深根厚植,滋养到自可凌霄。
(作者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刻字委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