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名人专访

名家访谈-刚柔相济 情理交融——读王利军的画

时间:2015-05-25 | 栏目:名人专访 | 点击:

王利军简介 1962年12月生于河北乐亭,斋号心一轩、惠风草堂。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擅长国画人物兼及山水、花鸟、书法等。现为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年联合会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爱国拥军书画院院办副主任。2010年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人物)画家。

  王利军君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叫做《沉醉生活、清醒创作》,意思说,艺术家要如醉如痴地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发现美,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而真正创作时要冷静、清醒,要在理解生活本质的基础上进入创作状态,这说明他对绘画创作中情与理的关系有很好的认识,努力将两者有机交融。读他的作品,不论是画军人还是画渔民的,都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熟悉他笔下的人物并热爱他们,因而这些艺术形象使人感到亲切,显然是他经过生活体验之后的有感而发。在人物形象处理上,利军善于在整体上掌握“理想化”的原则,有限度地运用夸张,但摒弃“丑化”的方法,在视觉上予人以亲和感和愉悦感,但不甜不俗,分寸掌握得当,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当前的人物画创作中,有两种倾向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一种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竞相以丑和以怪诞为美。另一种是媚俗,只注意人物外形的“漂亮”,而不关注人物的内心气质,绘画是通过视觉影响观众的思想感情的,人物形象必须让观众的视觉易于接受,并而在思想感情上有所熏陶和启发。适度的夸张和适度的“理想化”是为了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吸引观众的视觉,而不是相反,艺术中的夸张、变形和所谓“理想化”,就是作者有意识地把自己主观感情的因素赋予他创造的人物,不是纯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这是古今中外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一般原则,利军懂得这一点,坚持这一点,显示出他是有美学思考和自觉追求的画家。 王利军 叶浅予之一 180x98cm 2008年
利军很注意抓住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那些新鲜感受,并且善于在创作过程中小心地保持那种新鲜感,善于通过动人的细节和绘画语言来加以表现。在中国画中,写实造型与笔墨趣味如何结合、如何融为一体,成为困扰许多画家的一个问题。重视块面的写实造型而舍弃以线为主的笔墨趣味不可取;反之,一味沉醉笔墨情趣而忽视整体的视觉效果也不可取。利军既有素描造型的坚实功力,又经过以书法为基础的笔墨语言的良好训练,他努力用笔墨来造型,使笔力墨趣渗透在形的塑造之中。这样,他的画在予人以大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也很耐看,经得起细品与琢磨。  
 利军是军人画家,他那些描写军事题材的画,还有他刻画海边渔民的作品,注意揭示人物形象的阳刚气质,这是他从客观生活中得到的启发。也是他个性气质的流露。作为军人和作为一位画家,他个性的主导面是刚毅和坚强的,这在作品中自然会反映出来;但同时,他为人谦和,待人处事又极有人情味,这“柔”的一面在他的作品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因此,利军的画有刚柔相济的品格。   王利军作品《海风》  
 利军是当今画坛有成就的青年画家,他凭着自己的实力和才能在全军和全国性的美展上多次获奖,但是他并不满足自己已取得的成绩,他孜孜不倦地在提高“画内功”和“画外功”上继续努力,在艺术征途上拼搏。他的艺术前程是不可限量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