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7-07 | 栏目:协会新闻 | 点击:次
松枝之上,雄鹰独立,侧身回眸远瞻。它的喙尖锐弯曲,它的眼深邃坚定,它的每一片羽、每一鳞爪都仿佛在说,它不是一只普通的鹰,而是画坛一位传奇老人的神来之笔。遒劲的松枝,细密的松针,带着篆书笔意,自下而上,斜出画面,缓缓的,徐徐的,却裹挟着一股浑厚的风。
是的,这是一幅齐白石创作于1946年的《松鹰高立千年图》,尺幅几为此前现世的同题材中最大的,长近3米,宽逾70厘米。
几乎每一幅齐白石松鹰图的背后,都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这幅《松鹰高立千年图》也不例外。
他笔下的每一只鹰,都足够传奇
齐白石爱画鹰,他笔下的每一只鹰,也都足够传奇。这既因为老人笔下的鹰卓尔不群,也因为但凡松鹰高立的构图总是尺幅巨大,上款人不是军政领袖,就是学界名流。
1946年,齐白石为蒋介石六十寿庆创作《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2011年5月,这幅作品拍出4亿多元人民币的天价,随后却又引发买家是否真实付款的悬疑。
1950年,齐白石88岁时,受同为湖南老乡的毛泽东主席邀请,参加中南海晚宴。乡音、湘味格外亲切,齐白石将自己珍藏十年的一幅鹰图赠与主席。
而时下现身沪上的这幅 《松鹰高立千年图》,上款中的“真夫仁兄”又是何许人?
让周恩来念念不忘的“姓张的朋友”
1975年12月20日,病中的周恩来用虚弱的声音对时任中央调查部部长的罗青长说,不要忘了那些为革命作过贡献的台湾朋友,比如还在台湾的两位姓张的朋友……话未说完,周恩来又一次昏迷过去。
让周恩来念念不忘的“两位姓张的朋友”,一位是张学良,另一位就是齐白石画中的上款人张镇。
张镇,字申甫,号真夫,湖南常德人,黄埔军校一期生,原国民党宪兵总司令、陆军上将。
周恩来临终前还挂念着张镇,是因为他曾在国共重庆和谈的非常时期保护了毛泽东。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抵达重庆。蒋介石要求时任重庆宪兵司令的张镇负责代表团的警卫工作。1945年10月8日晚,张治中为毛泽东举行欢送晚会,在重庆的国民党要人、各党派、文化界知名人士共500多人出席。就在这时,一则噩耗传来:在离红岩村不远的嘉陵江边公路上,一声枪响,夺走了外表颇似周恩来的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秘书、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女婿李少石年轻的生命,当时,李少石正用周恩来的专车送柳亚子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周恩来十分警惕。当时重庆市内社会混乱,情况复杂,国民党特务中有人扬言,愿以自身性命换毛泽东一死。
没有惊动毛泽东,周恩来出礼堂去找张镇。面对曾经的师长,张镇立即表示:“请周主任放心,晚会结束后,我陪毛先生乘坐我的车,不论哪方特务,恐怕都还没胆向宪兵司令的汽车开枪。 ”第二天,张镇又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警卫工作,一方面迅速查清刺杀事件真相,以使两党和谈不受影响。在毛泽东离渝返回延安时,张镇亲自护送到机场。
这位张镇将军还曾在淞沪抗战中,率部与日军浴血奋战十昼夜。部队换防时,日军乘机反扑。张镇见接防友军仓促应战,担心防线被攻破,再次身先士卒,带领将士重上战场。
(责任编辑:刘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