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
频道导航
协会章程
组织机构
协会荣誉
书画资讯
协会新闻
画展活动
重要通告
书法作品
国画作品
其他作品
名誉主席
高级顾问
顾问
主席
常务副主席
副主席
主席团成员
协会理事
秘书长
副秘书长
协会会员
表格下载
证件查询
协会概况
新闻资讯
作品展示
名人专访
协会成员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人专访
陈伯希:我的从艺之路
时间:2015-05-25 | 栏目:
名人专访
| 点击:次
陈伯希先生艺术简介:
陈伯希 原名丕绪,1922年生,山东潍坊人。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曾任兰州军区战士文化读物社总编辑,甘肃画报总编辑,甘肃省美术工作室主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顾问,甘肃省美协主席,甘肃画院顾问,中国美协理事,甘肃省政协委员等职。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文艺终身成就奖及两次敦煌文艺奖一等奖。现任甘肃省美协名誉主席,作品曾参加过全国美展、全军美展,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军事博物馆等堂馆陈展收藏,并发表于《人民日报》、《美术》等报刊和编入各种艺术词典。
我的书香世家
说起郑板桥,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很多人都知道,在乾隆年间,他曾任过潍县的县令。而这个潍县,就是我的家乡,也就是如今的山东省潍坊市。
潍坊是青岛与济南中间的一个重要的城市。潍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前清到民国成立之前,这里先后出了37个进士,146个举人。潍坊一条街上就曾出过两个状元,由此可见潍坊的文风鼎盛 。
而我的家族,也应该说是潍坊县城中的一个书香世家。我的高祖(我的五代以前)曾是进士,并在福建做过知府。我的祖父是个举人,虽然他中举之后并没有做官,但他一直在青岛和烟台当报社的主编。可以说,我的祖父是潍坊一个有影响的人物。而我的伯父,也是功名在身。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我的父亲这一代的兄弟们,以及与他们相交的亲朋好友,都对琴棋书画、诗词文章有一定的造诣。当然,他们还有很多其他雅致的喜好,比如养鸟、养鱼等。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潍坊风筝是很有名,他们要自己扎风筝,就必然要画风筝,他们在这当中是用文人的办法来扎风筝、画风筝。我小时候看见过他们画软翅的风筝,有老鹰、仙鹤、蜻蜓,他们都是亲自动手画,画得非常写实,风筝的骨架又是比较抽象的,潍坊的风筝就是能将这二者完美的结合。长辈们每年都从事这样的活动,这对我喜欢绘画,走上绘画道路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我前辈的那些亲朋好友,经常到家里来,他们来写字、绘画,就好像现在的笔会一样。过年过节的时候,亲戚朋友来写对联没有墨汁,磨出来的墨就供不应求了。没办法,只能把墨砸碎了放在罐子里边,再放上一些磁片子,玻璃渣子。倒上水加热,就一直摇晃,将近一个礼拜后就成了自己做的墨汁了。我们那几个小孩子呢,就替他们做这样的事情。他们写对联的时候,我给他们抻纸。两个小孩子很小心的,把写成的对联平平地放在地下,一上午在厅堂里面就写了一个满地。在放这个对联的时候呢,不敢歪斜,一歪斜墨就流了,这对自己也是一种训练。他们一写就是一上午,一张纸都不费,一张纸都不糟蹋。我就觉得非常惊奇,也非常敬佩。在大人们聚会的厅房里,总是挂着一些名人的字画,有何绍基的、林则徐的、陈介祺的,还有一些其他人的,都是真迹。大人们写完了字,就开始谈论知名文人和书画家。我一个小孩子,是半懂半不懂的。听得多了,就长了知识,是一种长进。每当听到一些新奇的故事,自己就记在心里,他们风格、画法怎么样,他们是哪一派,他们写的是什么体,他们的生平如何,就在我脑子里边存下了一些印象。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文化氛围,所以让我对书画有了兴趣,当然,这也是我以后学习书画艺术的启蒙。
我的小学生涯
教我小学课程的,不管是校长也好,老师也好,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比较先进的,至少比当时死板的道德观先进了一点。当时,别的小学都叫第一教室、第二教室,我们那个小学的校长比较开通,他不叫教室,他觉得既然学生在里面生活,应该叫做第一生活室、第二生活室。学校的老师也引导我们看一点小说。我们多半是看鲁迅的那些短篇小说。有不懂的地方,老师还会给我们讲解。除了教国文、算术、自然、常识、地理、历史这些课程之外,老师还会带我们到社会上去。他们曾带领我们到潍坊乡下,也就是民间生产风筝的地方去参观。从扎风筝,到糊风筝,再到画风筝,我们看到了风筝的整个生产过程。我们还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除了风筝,潍坊还有其他一些手工艺品的特产,老师也会带我们去参观。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但了解了更多的生活知识和生产知识,更对一些工艺美术产生了兴趣。总之,我们的这些老师都比较开放,到后来,这些老师都成为进步学生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36年,我们的老师就把“一二·九”学生运动的情况,给我们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做了介绍,又介绍国民抗日的情绪非常高涨,然后说:有一股子军队北上要抗日,走到陕西去了。那时候老师也不敢说红军,只能说“有一股子坚决抗日的军队”,是暗指1936年红军北上抗日。老师还给我们说老蒋(那时候称蒋介石为老蒋)被张学良抓起来了,就是指“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把这个老蒋给抓起来了,要老蒋抗日。
1
2
3
4
5
[下页]
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协会概况
协会章程
协会成员
联系我们